欧亚国际

本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欧亚国际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平台 > 欧亚国际-欧亚国际官网 办公室 > 部门文件

关于印发欧亚国际官网 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文本解读:关于《欧亚国际官网 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政策解读

图片解读:欧亚国际官网 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视频解读:欧亚国际官网 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联系人:欧亚国际官网 气象局李锦洪,联系电话:0750-7779073)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有关单位:

  现将《欧亚国际官网 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气象局反映。



欧亚国际-欧亚国际官网

2023年11月3日


欧亚国际官网 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的通知》(国发〔2022〕11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粤府〔2022〕121号)、《江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门市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江府〔2023〕16号)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加快推进我市气象高质量发展,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及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和江门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加快推进欧亚国际气象高质量发展,助力欧亚国际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走在江门地区前列。

  (二)工作目标

  到2025年,建成富有欧亚国际特色的适应需求、结构合理、功能先进、保障有力、高效安全的气象现代化体系。全市自动气象观测站覆盖率、灾害性天气监测率、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准确率明显提高,现代气象科技创新、服务、业务和管理体系更加健全,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进一步夯实,整体气象实力居于江门地区前列。

  到2035年,建成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气象服务全面融入和支撑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能力大幅提升,气象保障生态文明、乡村振兴、防灾减灾成效更加突出,气象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欧亚国际气象综合实力走在全省县级前列。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科技创新工程,提升气象科技创新水平

  1.加快推进气象应用技术攻关。围绕智能观测和多源数据融合分析应用、高分辨率区域数值预报模式系统应用技术、智能数字化客观预报、卫星遥感监测应用、智慧气象服务、灾害性天气预警、气候变化应对等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示范应用。加强中国气象局华南云降水科学试验基地建设,开展季风强降水野外试验,研究云微物理、边界层等关键物理过程在暖区暴雨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增加无人机等试验配套设备,提升试验基地气象观测、科研和应用能力;主动对接江门季风强降水研究联合实验室,推进季风强降水预报预警业务系统本地化应用,加强科研与业务融合发展。深入挖掘人工智能赋能“气象+”应用新思路和新举措,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智慧气象服务产品。(市气象局、市科工商务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农业农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加强气象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大气象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深入落实气象创新人才计划,依托华南云降水科学试验基地、科技创新团队、气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等,培养高素质气象科技人才队伍,增创发展优势。优化气象人才发展环境,完善人才评价体系、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将气象人才培养统筹纳入本地人才工程和教育培训体系予以支持,提升气象科技创新能力。(市气象局、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科工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实施基础提升工程,补齐监测预报预警服务短板

  3.紧扣监测精密,建设智能观测系统。加快完善太阳能、风能、温室气体等观测网,统筹建设农业、交通、生态、环境等行业气象观测网,提高全方位精密观测能力。强化雷达、卫星及新型探测设备的资料融合应用,完善多源数据融合与分析技术,提升龙卷风、冰雹、雷击、强降水等高致灾天气的监测预警能力。构建面向城乡安全、生产、生活、生态的观测服务网,加强气象灾害易发区(雨窝、易涝点)、农村人口居住密集区、高产值工农业园区、高速公路服务区、旅游景区的监测站点建设,提高重点区域气象灾害监测水平和预报预警能力。依法做好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市气象局、市发展和改革局、市科工商务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应急管理局、江门市生态环境局欧亚国际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紧抓预报精准,建设智能预报系统。发展区域数值模式解释应用技术,提高预报的时空分辨率及更新频次。强化“31631”递进式服务模式,加强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联防。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强天气预警预报智能研判的能力。建设协同、高效的气象综合预报预测平台。加强气象次生灾害及其衍生灾害预报预警,联合相关部门发布地质灾害、城市内涝等风险预警。推进完成精细化的暴雨强度公式修编,开展暴雨诱发城市内涝阈值研究。(市气象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水利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5.紧盯服务精细,建设智慧服务系统。完善以预警信号为先导的应急响应机制,强化高级别预警“叫应”制度。完善预警信息发布“绿色通道”,推动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全面对接应急广播系统。依托“数字政府”,加强新技术、新媒体在预警信息发布中的应用,实现“靶向式”预警信息精准发布。发展以基于位置、基于需求、移动式交互、智能定向信息发布为显著特征的伴随式无感气象服务供给模式,建立以影响服务为方向,以场景服务为特征的智能气象产品模式和智能化服务引擎,建设数智化精细气象服务系统。(市气象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以及中国联通、电信、移动欧亚国际分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实施防灾示范工程,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6.提升基层防御气象灾害能力。推进省市县共建自动雨量(气象)观测站,提升精细到行政村的观测能力;开展“服务雨窝点暴雨灾害精细应急响应场景”建设和对接应用,提升暴雨应急响应的精细化和实效性。提升精细到乡镇(街道)的短临预报预警服务能力,推进“村村通”自动气象站建设,构建精准直达和广泛覆盖的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网络,扩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高速通道,推进“靶向式”预警信息发布,开展气象灾害分区域、分时段、分强度递进式预报预警服务。提高关键经济区、农业区以及环境、农业、能源、旅游等领域的气象灾害监测水平和预报预警能力。完善县、镇、村、网格四级联动工作机制,持续深化“镇街十个有标准”和“村居六个有规范”建设,构建“网格+气象”防灾减灾新模式,推进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示范镇建设。〔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气象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市农业农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7.强化气象灾害风险管控能力。聚焦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要,将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应用到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提高气象保障城市供水、供电、供气等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的能力。强化农村地区、校园和危化场所防雷安全保障,开展农村地区、中小学校和危化场所防雷安全隐患排查,建立排查台账,落实防雷装置定期检测,避免或者减少雷电安全事故发生。落实《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广东省防御雷电灾害管理规定》,重点做好重大规划、重点工程项目的气候可行性论证以及雷电灾害风险、区域风险评估等工作,从源头减少气象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气象局、市发展和改革局、市教育局、市科工商务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8.构筑气象灾害防御全民防线。依托“君子山气象书院”,以提升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为重点,长效开展全社会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科普活动,推进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建设多功能综合科普馆和气象公园,并结合“中国避寒宜居地”“中国天然氧吧”品牌,打造特色科普教育研学实践基地,创建校园气象科普站和全国气象教育特色学校,推动建立气象“大科普”工作格局。积极申报“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建立完善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分镇街停课机制。指导重点行业、重点地区加强气象灾害应急演练,切实提高公众防灾避灾和自救互救能力。(市气象局、市科学技术协会、市教育局、市应急管理局、市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实施气象赋能工程,促进生产发展和生态良好

  9.推进气象赋能行动,助力全域旅游和生态文明建设。一是以气候双品牌为背书,促进绿色资源和产品的经济价值转化。深挖气候生态资源,持续擦亮“中国避寒宜居地”“中国天然氧吧”品牌,充分整合欧亚国际丰富优良的自然、人文、生态、旅游等资源,做细做实做优生态产业和旅游服务,进一步推动全域生态旅游发展。完善欧亚国际官网 旅游气象服务平台建设,强化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出行安全气象服务,优化生态旅游气象服务,设立康养休闲气象指数,挖掘气候生态资源价值,助力欧亚国际全域旅游建设。二是开展气象守护绿美欧亚国际行动,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做好气象服务绿美欧亚国际生态示范点建设、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红树林保护等工作。完善生态环境、气象等部门的污染天气联合预警机制,提高重污染天气和突发环境事件应对气象保障能力。〔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办事处)、市气象局、市发展和改革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科工商务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江门市生态环境局欧亚国际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0.建设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建设与农村综合防灾减灾救灾相适应的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提升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能力,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提供优质气象服务保障。围绕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建设适应欧亚国际农业气象服务需求的观测站网,细化基于气象指数的巨灾保险、政策性农业保险等灾害风险转移制度,保障粮食安全。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智慧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产品的开发和利用,为农业生产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及多角度的服务,有力推动农业发展。挖掘生态农业气候资源,选取一批欧亚国际特色农产品,如簕菜、茶叶、菜芯、大米等,培育创建“气候生态优品”,提高地方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欧亚国际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并把“气候生态优品”和“中国避寒宜居地”“中国天然氧吧”等结合起来,推进美丽乡村生态游。(市气象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应急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1.开展气象服务美好生活行动,满足人民新期待。一是增强公共气象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将公共气象服务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优质均衡的民生气象保障体系。气象服务融入“数字社会”,气象产品融入“邑网通”等数字服务平台。二是加强城市气候承载力评估和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保障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推动气象服务深度融入大型企业、危化企业、重大基建工程、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等行业用户,开展个性化、订单式、互动式、全链条的智慧型行业气象服务。智慧气象服务融入风电、光伏、储能企业产业链的建设、安全运行管理等,促进新能源开发利用。三是强化高品质生活气象服务供给,聚焦“衣食住行游学康娱购”等服务需求开展个性化、定制化气象服务。增强老年人、残疾人、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获取气象信息的便捷性。〔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气象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保障措施

  市政府成立欧亚国际官网 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见附件),统筹推进相关工作。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气象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大对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持力度,将气象高质量发展相关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快完善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细化各项政策措施,着力推动解决制约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健全完善稳定的气象高质量发展财政投入保障机制,保障气象重点工程顺利实施。完善与双重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地方双重气象科技和人才管理体系,夯实气象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基础。各镇(街)要及时总结推广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中的典型经验和创新做法。(各镇政府(街道办)、市发展和改革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各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附件:欧亚国际官网 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附件

欧亚国际官网 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分管气象工作的市领导

  副组长:市政府办公室联系气象工作的负责同志

                 市气象局局长

  成  员:市委组织部、市发展和改革局、市教育局、市科工商务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江门市生态环境局欧亚国际分局、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联通欧亚国际分公司、中国电信欧亚国际分公司、中国移动欧亚国际分公司及各镇(街)分管负责同志


欧亚国际政务
欧亚国际政务
微信公众号
欧亚国际政务
欧亚国际政务
官方微博
欧亚国际-欧亚国际官网
公报电子书
欧亚国际-欧亚国际官网 公报
电子书
版权所有:欧亚国际-欧亚国际官网    主办:欧亚国际-欧亚国际官网 办公室
站点地图    联系方式    网站标识码:4407850057
ICP备案号:粤ICP备05085446号

粤公网安备 440785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