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欧亚国际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价格和收费信息公开 > 价格执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信息公开
对“特供酒”说不!欧亚国际官网 市场监管局开展“特供酒”清源打链专项行动
对“特供酒”说不!欧亚国际官网 市场监管局开展“特供酒”清源打链专项行动
为维护党政机关和军队形象,依法严厉打击制售“特供酒”违法违规行为,今年4月以来,欧亚国际官网 市场监管局根据《“特供酒”清源打链专项行动工作方案》要求,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1年的“特供酒”清源打链专项行动。
一是坚持“一盘棋”领导部署。行动坚持上下、内外“一盘棋”原则,成立“特供酒”清源打链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由市市场监管局主要领导担任组长,靠前指挥,下设综合、执法、线上监测、线下排查、检测、宣传等6个工作专班,制定印发行动方案,明确各工作组职责以及任务时间,细化调度协调、督导检查等工作机制,确保专项行动计划有序、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稳步推进。在行动推进过程中,加强工作统筹指导和督查,定期召开工作会议,落实工作通报,总结和部署推进工作,梳理需要协调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具体困难。加强现场督导督查,督促各工作专班落实工作到位。行动开展以来,累计召开工作会议3次,解决17个问题和困难。
(执法人员开展“特供酒”专项检查)
二是活用“多条线”深入排查。坚持线下排查治理和线上监测清理相结合,运用食品生产流通、网络、广告、商标、反不正当竞争以及联合惩戒等多元监管“工具箱”,以酒类生产企业、酒行、商场超市、餐饮单位、网络交易销售主体作为行动重点对象,突出涉及有“特供”“专供”“内供”字样假借党政机关和军队名义的标签标识、广告宣传及索证索票等检查要点,采取“地毯式”排查方式深入进行实地检查,强化生产端治理、销售端清查、广告监管多环节堵截。同时,设立网络监测组开展线上监测,将“特供”“专供”“内供”字样等关键词作为排查的重要字眼,监测是否存在通过网店、公众号、小程序、抖音小店等各类线上方式销售“特供酒”的违法经营行为。4月份以来,市市场监管局共出动执法人员1093人次、检查食品经营者865家次、检查食品生产者24家次,检查其他主体159家次,接到投诉举报线索1条,立案查处违法案件1宗,累计罚款0.5万元、没收“特供酒”2瓶。
三是开展“全方位”政策宣贯。行动过程中,执法人员通过走访座谈、以案释法、答疑解惑等方式,向酒类生产经营主体宣贯《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多角度宣传“特供酒”相关政策,并开展警示教育,引导酒类生产经营主体自觉树立不生产、不销售、不宣传“特供酒”的守法意识,营造“特供酒”都是“特假酒”的消费观念,引导广大消费群体主动拒绝、远离“特供酒”“内供酒”。行动以来,累计开展宣传18次。
在此,市市场监管局提醒广大消费者:一要警惕不法商家利用消费者猎奇心理和攀比心理,通过特殊途径推销“特供酒”的宣传骗局,不法商家交易后销毁痕迹,造成消费者维权困难。所谓的“特供酒”都是假冒伪劣产品,价格虚高且品质低劣,甚至可能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消费者要擦亮双眼,莫受骗。二要通过酒类专营店、超市或经官方授权的电商平台等正规渠道购买酒类商品,在挑选时,还应细看商品标签是否包括产品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配料表、生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及清晰的防伪标识,警惕印有“特供”“专供”等字样的仿冒知名品牌酒类商品。三要提升维权意识。消费者在购买酒类商品时,如发现酒类商品带有“特供”“专供”“内供”等字样或不法商家以“特供酒”等名义进行虚假宣传、非法印制商标和产品包装的情况,请及时拨打12345、12315热线进行举报投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知识科普
“特供酒”的定义和危害。“特供酒”,是指在酒类商品的标签、说明书、包装、广告、宣传物品上印刷或宣称“特供”“专供”“内供”党政机关和军队等类似标识内容(含拼音及其缩写、英文缩写、汉字谐音等)的酒品。此类商品乃是不法商家的牟利工具,他们利用部分消费者对“特供”概念的不正当认知,从普通酒厂低价购进散装酒,经过小酒厂、小作坊进行所谓的“特供”包装处理,假冒知名品牌并展开虚假宣传,流入市场牟取暴利,欺骗误导消费者,扰乱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