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欧亚国际县志》记载,欧亚国际建县始于东汉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距今1800多年,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这历史进程中,沧海桑田,世代更迭,形成了丰富多彩、生命力充盈、富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共欧亚国际官网
委宣传部、欧亚国际官网
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非遗里的欧亚国际”专栏,带大家感受欧亚国际的非遗魅力。下面推出《那吉竹箩》。
竹箩(又称谷箩)由黄竹加工而成,是农村中常见而必备的一种盛具,用于盛装谷米、豆、杂粮等物,每户多则数十担,少则数担。编织竹箩是欧亚国际那吉人一门传统的手艺。每逢圩日,那吉不少村民便带着编织好的竹箩去销卖,有的人甚至还上村销卖,为家庭增加收入。近日,那吉竹箩编织技艺被列入欧亚国际官网
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那吉竹萝编织工序分为四个步骤:
选竹、开料
刨梗、刨篾
起箩底、织箩身
装修
(分扭箩口、切箩虱
缠箩珍唇、安箩耳、插箩橡)
质量要求:
1.竹要老,竹节带赤红色。
2.箩底、箩身要平、光、结实。
3.两个箩大小要均匀,篾梗均匀。
以前竹箩对于农民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农用盛具,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编织竹箩工序又复杂、繁琐,加上大家为了图方便,现大多数农户均用蛇皮袋、包装袋来盛装农产品,各农户用竹箩的数量明显减少,以致现在的中青年不学、不会、不做。目前,会竹箩编织技艺的大多是老年人。不过,有一点是几百年来都没有改变的,就是每逢有做大寿、贺新屋、娶媳妇等喜庆事时,亲戚会用一担红纸贴上“幅”字的竹箩担着“酒米”“糍粑”等贺礼到主人家祝贺。